悟空问答02:1840年鸦片战争,如果和英国死磕到底,结局可能会如何?
这个问题问的真好玩儿。历史虽然不能假设,但假设一下却很好玩儿。
有关1840年的鸦片战争,咱就这么说吧,大清根本处于三不知状态:第一,不知道英国是干嘛的。相形之下,英国可知道自己是干嘛的。早在乾隆与嘉庆时期,英国就两次派出庞大使团前来叩门,希望西方第一大国之英国,与东方第一大国之中国,建立外交及贸易关系。但是,乾隆与嘉庆以中国特有的自足自适自满自傲,向世界宣布:我大清可以说不!不管你说啥,俺都是不!
第二,不知道这是一场国与国的战争。以大清的视域,世界上哪有国,只有中国;哪有世界,只有天下。中国四周,无非东夷、南蛮、北狄、西戎。蛮夷进犯,无非图个小利,能打得过,打跑;打不过,给他们点针头线脑,屁颠屁颠就哄回去了,所谓的怀柔天下、四夷咸服是也。别说1840年的清政府了,半个世纪之后,五四启蒙运动之旗手的陈独秀在其1904年的一篇文章中说:“我十年以前,在家里读书的时候,……那知道国家是什么东西……到了甲午年,才听见有人说有个什么日本国,把我们中国打败了。到了庚子年,又有什么……八国的联合军,把中国打败了。此时我才晓得,世界上的人,原来是分作一国一国的……我生长二十多岁,才知道有个国家……”一句话,挨打半个世纪,从1840,一直挨打到1900,中国人才知道世界是国与国的世界,而不是中国金鸡独立的天下。
第三,不知道任何国际游戏规则。英国前来外交,中国不知道如何对待;英国发动战争,中国仍不知道如何对待,甚至最后通牒、白旗规则这些,也都不懂;战争结束签订的条约,中国也不按约执行,甚至拿中国传统的要约不信来推诿。
如此三不知的情况下,死磕根本不可能出现。但是咱不是假设吗?真死磕,以什么方式死磕呢?也不是没人幻想过。
其一:罗志田先生拿鸦片战争中的镇江一战和甲午中日战争时的台湾抗日让敌方遭遇重创来推断:“这是否提示着清政府若能举国一战,结果会有所不同呢?”问题是,咋举呢?老鼠开会,给猫脖子挂上铃铛就好了,可是谁去挂呢?立场可以有,但技术做不到哈。
其二: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臣蒋琦龄给咸丰皇帝提出了类似游击战的战术;新中国的学者胡思庸,进而提出大清没有用人民战争对付英夷;杨国桢先生甚至幻想大清沿海官吏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人民战争加持久战——问题是不管持久战还是人民战争,前提都是民心和民意。天朝的人民,军事上的组织和技术若能对付得了现代化的英夷,他们费那事干嘛?直接把天朝推翻不更爽!?
之三:很多学者幻想,林则徐这样的主战派若不被政府罢免的话——他们这种幻想可能是受了林则徐好友魏源的忽悠,因为魏源幻想得最典型:“必沿海守臣皆林公而后可,必当轴秉钧皆林公而后可。”怎么能人人都成林则徐呢?蒋廷黻先生顺水推舟,同意全国官员都是林则徐,但他补了一刀:“全国文武官员尽是如林则徐,中国亦不能与英国对敌。”这话,至少林则徐本人是服的,据时任福建汀漳龙道的张集馨记载,当时他曾就福建的水师营制征询过林则徐的意见,林则徐的回复是:“虽诸葛武候来,亦只是束手无策。”诸葛亮都没辙,你有辙?
最后说一句,虽然死磕做不到,但若真做到了,我们现在的汉人,估计男人还都是辫爷,女人还都是小脚啦!这个前景太醉人袅!
标签: 悟空问答手机版回答
评论列表
呢?”问题是,咋举呢?老鼠开会,给猫脖子挂上铃铛就好了,可是谁去挂呢?立场可以有,但技术做不到哈。 其二: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臣蒋琦龄给咸丰皇帝提出了类似游击战的战术;新中国的学者胡思庸,进而提出大清没有用人民战争对付英夷;杨国桢先